2021年5月 61-3 心理創傷敘事療癒的理論與實務探討

本文以敘事來考量心理創傷療癒的問題。敘事是穿越掩飾記憶甚至掩飾痛苦的創傷的一種方式。敘事療癒不宜只停留在技術的層面,更應去探討敘事本身的理論,這包括敘事形成的時間結構(敘事的時間)與在情節組構所根據的意義(敘事的意義)。前者涉及敘事如何穿越創傷,後者涉及敘事何以能療癒痛苦。這些從呂格爾的《時間與敘事》來闡述,涉及奧古斯丁、亞里斯多德、海德格與鄂蘭。

  敘事時間是主觀與客觀時間的綜合,超越了奧古斯丁與海德格本真的時間所代表的主觀時間,及亞里斯多德與海德格流俗的時間所代表的客觀時間,而以海德格的「時間內狀態」為依據,但鄂蘭致力於人的不朽性也有所關連。敘事的意義可溯及亞里斯多德的「淨化」與佛洛伊德的「悼念」概念。寬恕所本的尊重或愛固然不是敘事的條件,但涉及敘事整合的問題,可加持敘事意義對創傷療癒的說明。

  理論為臨床實務來檢驗。余德慧基於詮釋現象心理學對敘事指出的兩個路數:(1)敘事乃建構出文化心理學;(2)敘事要以個案的間距化為形成的條件。它們由余德慧與余安邦的研究案例來驗證,也為懷特與艾普斯頓的敘事方法來補充,林耀盛對於「九二一」震災的研究更詳細呼應與檢討本文所處理的敘事理論。

  本文一個中心議題是:敘事療癒源於受苦也在擺脫受苦,受苦是個案可衝破有限性的臨界點,敘事

是衝破此臨界的方式之一。余德慧後來所致力的「人文臨床」就是在開展這受苦的臨界意義。

關鍵字
心理創傷、呂格爾、敘事、敘事療癒、鄂蘭

全文下載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