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 30-2 諮商心理與社會工作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跨專業合作經驗─從社工觀點反思諮商心理專業

游淑華 姜兆眉
南華大學
應用社會學系暨社會學研究所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
教育與諮商心理學系諮商心理博士班


諮商心理專業面臨跨專業合作,是開展專業服務的趨勢所在。本文從兩位研究者申請「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以下簡稱家暴中心)作為碩、博士諮商實習機構的經驗出發,思考在諮商心理教育過程與實習場域忽略公部門系統的相關議題;其次,在研究者與家暴中心的合作經驗中,亦發現「諮商心理」與「社會工作」在專業合作中仍有待磨合,且專業資源仍未充分使用。本研究以四位服務於家暴與性侵害受害族群之社工師為研究參與者,就其與諮商心理專業合作的經驗,進行訪談,擬藉此了解專業合作現況,並深入理解社工對與諮商心理專業合作的期待。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從社工的觀點,探究諮商心理專業在家暴中心與社工專業合作的經驗,包含:(1)專業合作的緣起與發展脈絡;(2)社工轉介個案諮商過程;以及(3)社工對與諮商心理專業合作的觀察與反思。(二)從社工的觀點,探究其對諮商心理專業在家暴中心專業合作的期待,發現有以下二點:(1)建立機制讓諮商心理師(以下簡稱諮商師)討論諮商進程;以及(2)期待諮商心理師能夠建立互信與監督的機制。(三)從社工的觀點,對諮商心理專業發展的建議為融入社工文化脈絡。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反思諮商心理專業於社區諮商中之實踐,進一步提出未來研究與諮商實務之建議。
 

關鍵字
台灣、社工專業、跨專業合作、諮商心理專業

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學會(2000)。89年度工作成果。2008年11月10日,取自:
http://www.tccatw.org.tw/history_89.htm/。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學會(2001)。90年度工作成果。2008年11月10日,取自:
http://www.tccatw.org.tw/history_90.htm/。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學會(2002)。91年度工作報告。2008年11月10日,取自:
http://www.tccatw.org.tw/history_91.htm/。
中華溝通分析協會(2011)。協會介紹-歷史發展。2011 年 6 月 9 日,取自:
http://www.ttaa.tw/。
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2008)。性侵害犯罪防治統計。2008 年 11 月 10 日,取自:
http://dspc.moi.gov.tw/lp.aspCtNode=776&CtUnit=79&BaseDSD=7&mp=1&xq_xCat=b&nowPage=1&pagesize=15/。
王大維、翁樹澍譯(1999)。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台北:揚智。Goldenberg, I., & Goldenberg,H. (1996). Family Therapy---An Overview.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邱怡薇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Neuman, W. L. (2000).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王燦槐(2001)。台灣性侵害受害者服務政策之困境分析---談官方性侵害防治中心的服務困境。 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2,115-131。
王燦槐(2006)。台灣性侵害防治中心之服務困境、組織問題與改革。載於王燦槐(主編),台 灣性侵害受害者之創傷:理論、內涵與服務(139-166頁)。台北:學富。
王麗斐、杜淑芬(2009)。台北市國小輔導人員與諮商心理師之有效跨專業合作研究。教育心理 學報,41,295-320。
王麗斐、杜淑芬、趙曉美(2008)。國小駐校諮商心理師有效諮商策略之探索性研究。教育心理 學報,39(3),413-434。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09)。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心理專業倫理守則。2009 年 1 月 20 日, 取自:
http://www.guidance.org.tw/ethic.shtml/。
全國法規網(2010a)。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011 年 5 月 25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079/。
全國法規網(2010b)。家庭暴力防治法。2011 年 5 月 25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71/。
何金針譯(2007)。社區諮商---多元社會的賦能策略。台北:心理。Lewis, J. A., Lewis, M. D., Daniels,J. A., & D’Andrea, M. J.(2003). Community counseling: Empowerment strategy for a diverse society.
李玉嬋、高美玲、蔡育倫、黃俊喨(2007)。由「人工流產諮商服務」談跨專業整合的機制。護 理雜誌,54(2),5-11。
周月清、李淑玲、徐于蘋(2002)。受暴婦女團體工作發展與評估---以台北市新女性聯合會方案為例。台大社工學刊,7,59-125。
胡慧嫈(2000)。社會工作專業化之信託制度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郭麗安、李星謙、王唯馨(2005,5月)。家事調解的實踐和反思。論文發表於台南長榮大學舉辦之「2005家事調解國際研討會」,台南。
陳志恆(2008)。諮商紀錄之撰寫與保存所涉及的倫理議題。輔導季刊,44(4),47-58。
陳金燕(2002)。諮商人與法律人的對話:當諮商心理師碰上檢察官、法官與律師時。輔導季刊,38(4),1-5。
新竹市諮商心理師公會(2008)。97 年度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諮商服務成果報告。新竹市政府專案計畫期末報告(編號:97 府行庶字第 121 號),未出版。
鄒平儀(1998)。醫療社會工作績效評估模式之建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鄔佩麗(2003,9 月)。家庭暴力處遇模式研究計畫。論文發表於輔仁大學舉辦之「中國心理學年會第 42 屆年會」,台北。
鄔佩麗、翟宗悌(2003)。諮商心理師支援台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之現況與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2,261-277。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魏書娥、林姿妙(2006)。心理師與社工師在安寧緩和療護團隊中的角色關係---以某醫學中心安寧團隊的歷史經驗為例。生死學研究,4,37-83。
嚴祥鸞(2006)。誰可以決定「誰專業/非專業」。應用心理研究,32,69-74。
Astramovich, R. L., & Coker, J. K. (2007). Program evaluation: The accountability bridge model for counselo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5, 162-172.
Forrest, L. (2004). Moving out of our comfort zones: School counseling/counseling psychology partnership.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32(2), 225-234.
Lee, C. C., & Hipolito-Delgado, C. P. (2007). Introduction: Counselors as agent of social justice. In C. C. Lee (Ed.), Counseling for social justice. (pp. 8-18). Alexandria, VA: ACA.
Lickiss, J. N., Turner, K. S., & Pollock, M. L. (2005).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m. In D. Doyle, G. Hanks, N. Cherny, & K. Calman (Eds.), Oxford textbook of palliative medicine (3rd ed., pp. 42-46). New York: Oxford.
Luft, J. (1970). The Johari Window: A graphical model of awarenes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 In J. Luft (Ed.), Group processes: An introduction to group dynamics (pp. 11-20). Palo Alto, CA: National Press Books.
McWhirter, B. T., & McWhirter, E. H. (2006). Couples helping couples: Empowerment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training in Peñalolén, Chile. In R. L. Toporek, L. Gerstein, N. Fouad, G. Roysircar, & T. Israel (Eds.), Handbook for social justice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Leadership, vision, and action (pp. 406-420). Palo Alto, CA: Sage.
Myrick, R. D. (2003). Accountability: Counselors count.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6(3), 174-179.
Studer, J. R., & Sommers, J. A. (2000). The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or and accountabilit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Bulletin, 84, 93-99.

全文下載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