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 48-0 主編的話─期待兩種心理學之中道發展

參考書目
中央研究院(2010):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2017 年 4 月 20 日取自 http://chardb.iis.sinica.
edu.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17):字典。2017 年 4 月 20 日取自 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gb
方雙虎、郭本禹(2011):西方心理學的兩個向度—科學主義心理學與人文主義心理學。自然辯證法
通訊,33,100-106。
余德慧(2007):現象學取徑的文化心理學:以「自我」為論述核心的省思。應用心理研究,34,
45-73。
宋文里(2006):第三路數之必要:從本土主義轉向文化論的心理學。應用心理研究,31,75-92。
李美枝(2014):兩種心理學傳統的比較與互補。本土心理學研究,41,93-100。
李美枝、王鎮華(1997):發現、詮釋與感通—心理學知識旨趣與實踐旨趣的融合。本土心理學研究,
8,3–36。
李維倫(2011):反思臨床心理學訓練:探究美國「科學家—實務者」模式與專業能力學習的本質。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73-207。
汪鳳炎(2014):關於中國心理學傳統的三個問題──評〈中國與西方:兩種不同的心理學傳統〉。
本土心理學研究,41,3-51。
周寧、葉浩生(2009):心理學的兩種話語型態:「合理性」與「合情性」。西北師大學報,46(1),
93-96。
林耀盛(2011):本土化、西方化與全球化:本土臨床心理學的研發進程。本土心理學研究,35,
145-188。doi:10.6254/2011.35.145
翁開誠(2011):敘說、反映與實踐:教學、助人與研究的一體之道。哲學與文化,38(7),75-95。
象形字典網(2011):象形字典。2017 年 4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vividict.com/Default.aspx
黃光國(2014):兩種傳統的整合。本土心理學研究,41,121-162。
葉浩生(2004):西方心理學中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及其超越。心理學報,36(2),212-218。
翟學偉(2014):中國與西方:兩種不同的心理學傳統。本土心理學研究,41,3-51。
Cheng, C. (2009). On harmony as transformation: Paradigms from the Yijing《 易 經 》.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Supplement to 36, 11–36.
Yao, X. (2013). The way of harmony in the four books.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40(2), 252–268.

全文下載
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