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 1-7 影響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之因素探討

董華欣 鍾思嘉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

本研究以Fishbein 和 Ajzen (1975,1980) 的理性行為為依據。此模式認為一個人是否會採行某一特定行為乃決定於其行為意向,而行為意向則同時受到態度(包括情感性與認知性)與常模(包括主觀與認知性)的影響。本研究之目的除了驗證理性性為論應用至預測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之適切性外,並探討大學生之求助意願及其影響因素。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十二所公私立大學院校二、三、四年級學生為受試對象,實得有效樣本為1386人,其中男生638名,女生748名。研究工具為「鄭氏憂鬱量表」,自編之「求助意願量表」以及基本資料。
主要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大學生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的因素依序為認知性常模、認知性態度、情感性態度、有無求助經驗及性別,其解釋力佔總變異量的41.6%,對有求助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影響其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的因素依序為認知性態度、認知性常模、及對諮商結果的評價,其解釋力佔45.5%。對無求助經驗者而言,影響其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的因素依序為認知性態度、認知性常模、及主觀常模,其解釋力佔總變異量的21%。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輔導機構應加強宣傳,建立一般人對心理輔導的正確觀念外,並加強與學生老師、親人、同學及朋友聯繫,提供大學生更多傳遞輔導訊息的管道,對學校輔導工作之推展將有所助益。

參考書目
中國心理學會(民68):大專學生對當前生活環境的看法。台北:自由青年社。
白秀雄等(民71):現代社會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朱娟瑩(民75):我國大學生求助態度與求助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柏英(民74):大學生之求助態度與求助行為及其相關變項。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台(民68):大學生求助態度之研究。輔導學報,2期,155-171。
林惠雅、朱瑞玲、黃惠慧、馬志珩(民75):輔仁大學學生輔導中心評估之研究(一)。輔仁學誌,15,139-191。
金樹人(民80):師大學生之輔導需求。載於當前師範教育問題研究(頁206-246)。台北:五南出版社。
紀文祥(民68):國中以上學生對輔導人員的人格期望及求助態度與輔導方式偏好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期,141-204。
洪冬桂(民75):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就君等(民69):大學生同輩輔導-摸索中的澄清與假設。健康教育,46期,39-45。
郭國禎(民75):我國大專學生求助需欲與求助態度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期,165-203。
黃慧貞(民76):大專院校學生適應問題的探討。載於大專院校學生常見問題及輔導實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編印。
陳錫琦(民74):從態度與主觀規範的因素探討國中生之抽煙意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皎眉(民77):從社會困境的理論、實驗與調查看如何減少自私行為。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張本聖(民78):校園也是一個社區-從東吳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的運作方式談起。東吳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編印。
張苙雲(民74):社會變遷中各類社會支持系統功能的討論。「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主辦: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中國社會學社。
程玲玲(民76):台灣大學生的心理求助歷程之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期,128-138。
廖方元(民72):費思賓行為傾向模式之研究及其在消費者儲蓄行為上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富美(民74):大學生同儕團體輔導的效果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景祥(民77):大學生之捐血行為意向研究-理性行為論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Ajzen, I., & Fishbein, M. (1973). Attitudinal and normative as predictors of specific behavio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7, 41-57.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N. J.: Prentice- Hall Inc.
 

全文下載
全文下載